搜尋
南海海槽地震的二三事
- Kate Huihsuan Chen
- 2024年8月9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南海海槽地震的二三事。
南海海槽的巨大地震,過去發生過,未來也將會發生。多年來一直讓日本科學家極度擔憂。
南海海槽的三個孕震區(南海、東南海、東海地震)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:常常在同個地方破裂!也因此利用其相對規律的地震週期性,可簡單的計算「平均週期」。8月8日規模7.1的地震發生在這個區域的西南角,極可能觸發同一個隱沒邊界斷層的活動,而最不幸的情境就是讓本來還要約30年才發生巨大地震的南海海槽區提前發生。
而在北邊的日本海溝,經歷了2011年東北大地震,我們學到了什麼? 「慢地震」在隱沒帶巨大地震的週期到底扮演什麼角色?
最新文章
查看全部對慢地震有興趣的大家,看過來~ 慢地震為什麼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? 普遍接受的物理機制有兩種。一種是「應力觸發」:斷層面上的滑動不管快或慢,都能造成鄰近應力場的調整,若主震恰座落在慢滑移事件引起的「應力增加區」,這說明慢滑移事件有能力觸發下一個大地震。...
「台灣的慢地震,可怕嗎?」 這一題就讓我們用幾張投影片說明吧! * 最大振幅的表現(通常反映著斷層面「滑動的速度」),約對應到規模小於2的地震 * 持續時間的表現(通常反映著斷層面上總位移量得到的「地震矩能量」),可對應到規模約4的地震 *...
4/3~5/31全台灣及東部外海共發生了1628個地震,規模5-6的事件共83個,規模6-7共8個,規模7以上1個(主震)。 地震的分佈有三個集中區: 1) 徘徊在花蓮附近(碰撞邊界)的主餘震序列 2) 4/12-16在嘉義前緣構造的地震群(最大規模4.2) 3)...
Commentaires